简历被打开3分钟后就因性别被拒,女大学生将公司告上法庭,法院判决

发布日期: 2025-04-10
来源网站:www.sohu.com
作者:潇湘晨报
主题分类:劳动法律案件
内容类型:普通新闻报道
关键词:平等就业, 公司, 性别, 人民法院, 求职者, 女性
涉及行业:
涉及职业:白领受雇者, 青年学生/职校/实习生
地点: 上海市

相关议题:工人仲裁/起诉, 就业歧视, 招聘, 就业

  • 女大学生小丽因性别被拒绝录用,认为侵犯了平等就业权。
  • 公司在简历筛选过程中,以性别为由快速拒绝了女性求职者。
  • 公司辩解称招聘过程中的性别偏好是为了缓解求职者的不适感。
  • 法院判决公司的行为构成就业歧视,侵犯了求职者的平等就业权。
  • 最终,法院要求公司赔偿小丽精神损害赔偿金3000元。

以上摘要由系统自动生成,仅供参考,若要使用需对照原文确认。

某企业的招聘要求中未限制求职者性别,却在打开简历3分钟后,以“招男性”为由婉拒女性求职者。

这样的做法是否侵犯女性平等就业权?人民法院怎么判?

小丽(化名)是某大学应届毕业生,一次偶然的机会,她发现上海某公司发布的“法务专员/助理”职位与自身条件十分匹配,且公司对求职者的性别未作要求,于是她投递了简历。

然而,令小丽意想不到的是,根据网络招聘平台的系统显示,公司在浏览简历的3分钟后,就回复称“简历未通过筛选”。感到疑惑的她主动询问原因,公司表示“我们想招一位男同志”。面对这样的答复,小丽继续追问理由,公司却再无回应。

小丽认为,该公司以性别作为筛选条件,属于无正当理由的差别对待,侵犯了她的平等就业权,构成就业歧视,于是诉至人民法院。公司辩称,该岗位最终录用的是女性,不存在歧视,至于“招男性”的说法,是为了化解小丽未被录用所带来的不适感。

人民法院经审理后认为,公司筛选求职者时,不应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女性,或者提高对女性的录用标准,遂对公司的解释不予采信。最终,人民法院支持了小丽的诉讼请求,判决公司赔偿小丽精神损害赔偿金3000元。

编辑 删除 返回